□本報記者李盼
穿骨架、套燈籠、燙印花、粘金飾、安金穗……春節(jié)期間,記者走進長子縣慈林鎮(zhèn)龍泉村丹恒燈籠制造廠,車間里,幾十名工人在工作區(qū)域,各司其職,趕制花燈。抬頭望去,各式各樣、大大小小的手工花燈懸掛在屋頂,靈蛇造型、國潮風系列、十二生肖……琳瑯滿目,美不勝收,為即將到來的蛇年元宵節(jié)增添濃濃的喜慶氛圍。
在燈籠廠門口,負責人郭旭峰正指揮工人把制作好的花燈裝上車。“從去年11月開始,我們每天都在趕制產品,由于制作的燈籠質量好,價格合理,訂單接連不斷。”郭旭峰介紹,目前,廠里以生產植絨燈籠、拉絲燈籠、傳統宮燈、羊皮紙燈籠等產品為主,日生產燈籠1000余個,已趕制完成30萬個。
丹恒燈籠制造廠于2022年10月建成并開始生產,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,由村集體土地入股,探索建立“公司+村集體經濟組織+股東合作”運營模式,帶動周邊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(yè),進一步發(fā)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,實現村民穩(wěn)步持續(xù)增收。
在裱糊區(qū)域,工人張麗將特制的彩布貼合在已經焊接好的框架上,把每一處褶皺都仔細撫平,確保裱糊面平整光滑。
張麗是第一批到燈籠廠打工的村民,現在也成了制作燈籠的“老把式”。
“我們的制作工藝精巧細膩,先繪圖,再下料,接下來焊接,最后全部由手工進行裱糊。”張麗介紹,在裱糊過程中一定要耐心細致,把每個細節(jié)做好,這樣做出來的花燈精致美觀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
為給傳統燈籠產業(yè)注入新活力,燈籠廠積極探索創(chuàng)新,將紙雕工藝與燈光技術相結合,打造出光影靈動、立體感十足的創(chuàng)意紙雕花燈。
制作花燈既要注重傳統工藝,又要不斷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。談及今年花燈的設計理念,郭旭峰說:“我們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進行改良,結合長子神話故事和古建筑,做了幾組創(chuàng)意花燈,將長子的文化底蘊與現代燈光藝術巧妙融合,既保證花燈的觀賞性,又賦予其深厚的文化內涵。”
如今,丹恒燈籠制造廠不僅傳承了傳統燈籠制作技藝,更帶動了村級集體經濟發(fā)展。“接下來,燈籠廠將引進雕刻機、自動噴漆機等設備,開發(fā)更多花燈樣式,并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宣傳等多種形式拉訂單、提銷量,吸納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(yè),把燈籠產業(yè)做大做強,讓這門手藝成為我們村的特色產業(yè)名片。”站在燈籠制作車間,郭旭峰謀劃著新一年的發(fā)展。
(來源:長治日報)
[編輯:趙孝蕾]
|